close

最近這幾次的對談裡,當我有機會提到『跟自己的關係』裡的時候,
很多的人,往往在這邊有一些觸動,
而我曾經的觸動是,我不曾了解我自己,過了30幾年,我不了解我自己,我不懂自己的感受,
甚至...我無法承認我自己的感受或者我不願意面對我自己的感受。
然而在閱讀『心念/李崇建著』這本書的時候,彷彿好像有人認識我一樣,也是我第一次比較深入的認識我自己一點...

然而這是很多人也有相同的議題,因為在過去,我們被教導不能『生氣』,
難過的時候,不能『悲傷』;上台的時候,不要『緊張』;一個人在家,沒什麼好『害怕』,
但是當我們不去接納我們自己的『感受』,可是他一直都在阿,就在我們身體裡流竄,
變成我們身體的一部分,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身體,
常常說的例子就像尿意一樣,當膀胱提醒我們要去解放的時候,卻又遇上小忙碌...
過了一會兒可能就忘了或是沒那麼想尿了,但膀胱中的份量不會因此減少阿!
曾經在彼得。列文撰寫的解鎖一書之中,南西因為四歲時的一個手術與衝擊,整整影響了她二十年,
一位小學男老師也曾經跟提到,小學時期被老師的誤解,經過30年,依然清晰記得,
我的長輩也曾說過,他高中時期被老師誤解與同學的栽髒,這份『委屈』歷經半個世紀以上,也仍讓他氣憤,也影響他未來職業的選擇。


而在我們身邊時常發生的是,我們可能也常因為不被理解、想法不被認同或與重要的家人觀點有出入之時,
常常因為這些事情而難以入睡,而我發現很多失眠症的患者,往往是內心有許多的結與『感受』沒有去好好的疏理,
而在我認識學習薩提爾的對象中,也有兩個原本需要服用藥物幫助睡眠的好夥伴,到最後可以不用藥物便安然入睡。

所以我邀請大家認識『感受』,
時時刻刻體驗當一個事件發生的時候,自己有什麼感受?
舉凡老公平常打電動,突然煮了一頓燭光晚餐,有什麼『感覺』?
或者明明就講了很多次的事情,孩子卻無法僅記載心,
也許也有可能是突然在職場上的會議中,被主管要求臨時報告,
在所有事件發生的時候,我們是否認識自己的反應與感覺?

如果尋找『感受』不是那麼的順利,可以練習閉上自己的眼睛,回顧一下剛剛發生的事情,
沉穩的深呼吸五次~十次,
仔細感受一下,事情發生的時候,是否有『不爽』、『憤怒』、『孤單』、『無奈』....這些情緒,
寫下這些情緒,也歡迎回應在Line@或部落格之中,或寫在紙張上,或寫在手機裡,
再試著感覺身體是不是有不一樣的感覺發生?胸口不再那麼的悶....肩膀不再那麼的緊,
此時此刻,恭喜邁入第一步,認識自己。
因為所有的教養、與親人之間的對話,都是與自己息息相關。

--
當我們跟感受不熟的時候,在網路上溫美玉老師有出了情緒寶盒,列出了36種情緒卡,
幫助我認識更多的情緒,溫老師也依程度與類別把36種情緒整理及歸類,提供大家參考。
https://24h.pchome.com.tw/books/prod/DJAF2L-A9007BEPI

--
#J係薩
預計近期將文章歸類,方便大家尋找及探索
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係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